《文明礼仪及安全》国旗下讲话(通用3篇)
时间:范文网
《文明礼仪及安全》国旗下讲话(通用3篇)
《文明礼仪及安全》国旗下讲话 篇1
亲爱的各位老师,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文明礼仪在校园》。
什么是礼仪呢?简单地说,礼仪就是律己、敬人的一种行为规范,是表现对他人尊重和理解的过程与手段,也可以说文明礼仪体现的是个人的素质与修养,从传播的角度来看,礼仪可以说是在人际交往中进行相互沟通的技巧。
作为新时代的小学生,文明礼仪的道理大家都清楚。不过,在实际生活中,有一些现象却是与文明礼仪的要求相去甚远。例如,天热了,有不少同学买冷饮,却随手丢弃包装袋,到处飘着包装袋的学校,还是那个适合我们学习的地方吗?这种现象不仅影响了个人的文明礼仪形象,也会影响我们港小的整体形象。
中华民族是具有5000年文明史的“礼仪之邦”。讲文明、用礼仪,不仅是展示民族精神的外在形式,也是个人道德品质和个性形成的内在因素。校园礼仪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体现出来:
首先,文明礼仪强调的是“尊重为本”,因此想让别人尊重你,就得学会尊重他人。“礼仪”从话里来,话从心中来,只有从内心尊重人,才会有得体的礼仪言行。
再者,学习“礼仪”要重在实践。我们要敢于在日常的言行中展现自己文明有礼的形象。见到老师同学主动问好,上下楼梯靠右行,扔垃圾不是潇洒地“投篮”而是走到垃圾筐旁边轻轻地把垃圾丢进筐里,生活中多用“请”、“您”、“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也许这些是老生常谈,但一个人的礼仪形象却正是从这些不起眼的地方体现出来的。
《文明礼仪及安全》国旗下讲话 篇2
各位老师、同学:午好!
今天我讲话的题目是“文明与安全携手,健康与美丽同行”。我是学校综治安全处的人员,我说的话题也就是安全主题啦!今天我还是说安全,今后我们还要不断的讲安全,因为安全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这个话题只有开始没有结束,它历来都是个人、家庭、集体、社会最基本的生命线,更是维系个人享受生活和集体保持稳定最重要的保障线。
上个星期一、星期二,我们学校连续举行了两个大型活动,一个是“告别不文明行为签字仪式”活动,第二个是拒毒防毒宣传月系列活动之一:法制报告会。其实,这两个活动都是安全教育活动。
安全问题涉及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也与我们的行为文明与否直接挂钩。文明,意味着理性,意味着礼让,意味着和谐,反之,不文明则对应着冒失,冲撞,冲突。不文明行为背后的安全隐患非常多。
1、不文明行为导致交通事故。闯红灯,行人不走斑马线;学生一出校门就骑上自行车随意横穿马路,单车后轴上站人骑行,骑没有刹车装置的“死飞”自行车上学等不文明行为都有可能因为“万一”的后果,导致身残甚至丧命,给自己和家人留下永久的遗憾!我们三中学生是比较典型的自行车族。可以说,自行车作为代步工具,既快捷又方便,但自行车在道路上行驶的随意性也制造了与机动车混行、争道抢行等很多麻烦,而且造成人员伤亡的重大恶性交通事故的主源仍然是自行车,大家仔细观察一下放学时校门口的交通状况,认真思考一下,放学出校门以后我们该怎么走。
2、不文明行为造成伤害事故。在教室、走廊追赶;吵闹,讲脏话粗话骂人,给人起绰号引发打架,既伤和气又伤身体,有可能伤的是自己,也可能伤害的是别人,甚至引发群死群伤事件,历史上的事故背后绝大多数具有不文明行为因素。学生事故多源于学生们争先恐后的拥挤,秩序意识的缺失与安全意识的淡薄,以及存在于某些学生中间的不文明的恶作剧心态,才是导致悲剧发生的直接与根本原因——夺取逝者生命的,正是同龄人的践踏。我们学校历史上也有位同学有路不走跳窗台,结果伤了自己,被摘除一个肾,不文明的一个举动带来终身遗憾。
3、不文明行为破坏安全环境。乱扔垃圾、随地吐痰。西瓜皮乱仍街头,可能造成行人踩上导致摔伤;痰带有大量病菌,随地吐痰,可能导致病菌肆意蔓延。向窗外抛掷杂物、吐痰,推拉玻璃窗等不良行为,轻则脏物污损他人引发打架,重则将人砸死砸伤,教室的窗架都是铝的,只能小心推拉使用,经不起冲撞,同学们不要用来推拉玩耍,大家知道,我们教室的最底层都是通道。
长汀某中学历史上发生过这样一个事件。操场上有一堆牛粪,打扫卫生的值日生互相推诿不扫,引起吵口打架,其中一名同学被打死。一个优美的读书环境被污染,一个小小的、举手之劳能够解决的问题,演变成死亡事故,你们说说,不文明行为跟安全有没有关联?
老师们,同学们,生命是美好的,生活是多姿多彩的,而拥有这一切的前提是文明,只有文明才会有安全安全。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让我们一起来关爱生命、珍惜生命,有一部电视剧的名字叫“活着真好”,今天我要祝愿大家健康生活、快乐学习,做一个体格健康、心智健全的三中人。
《文明礼仪及安全》国旗下讲话 篇3
师们,同学们:
早上好,今天我在国旗下讲话的题目是“安全伴我行”,今天是三月份的最后一个星期一,你们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今天是第十五个“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今年的安全教育的主题是“加强疏散演练,确保学生平安”。本周也是“丹徒区学校安全教育周”。
从1996年开始,每年三月最后一个星期一被定为“全国中小学安全教育日”。
下面,我先给同学们讲一个故事。
一位教育家来到一所小学,请校长找来三个学生,让他们做个游戏。
这位教育家从手提包里拿出一个瓶子,又取出三个系着绳子的小铅锤。他把瓶子放在地上,把三个小铅锤分给三个学生,让他们拿着绳子头,先后把铅锤放到瓶子里。
他对三个学生说:“这个瓶子是一口井,不过现在井里没有水。你们手里拿着的铅锤代表你们自己。井口很窄,一次只能上来一个人。”说完,他又问:“记住了吗?”三个学生齐声回答:“记住了。”
教育家拿起茶杯向“井”里灌水,他一边灌,一边喊:“危险!快上来!一————二————”
一个女孩低声对两个同伴说:“快!你第一,你第二,我最后。”
“三”字刚出口,三个学生就顺利地把小铅锤一个一个提了出来。
教育家问这个女孩:“你刚才跟他俩说了什么?”
女孩如实地告诉了他。
“你为什么要这样做呢?”教育家又问。
女孩不假思索地说:“有了危险,应该让别人先出去。”
这位教育家激动地抱起女孩,好久才放下。他对校长说:“这个实验我做过许多次,每次孩子们都争着往外拉铅锤,结果铅锤都堵在瓶口,一个也拉不出来。
这个故事当然可以留给我们很多启示。其中,面对危险,要保持冷静的头脑和运用有效的自救的方法是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的。
下面我再给同学念几句同学们自己写的安全教育体会,给同学们参考:
1.在老师的教育下,我已经养成集体活动一定要排队的要习惯。如:做操、到电脑室等专用教室上课、放学、回教室等活动我都会文明走路,从来不抢跑、互相推挤或打冲锋,特别是上下楼梯时遵守靠右边行走的规则,从来不在楼道追跑、打闹,不要跨格走楼梯。
2.我们学校学生多,场地小,下课或者放学期间上下楼梯一定要养成靠右走的习惯,即使上下楼梯的时候对面没有人上下,我们也要有靠右走的意识。如果发现前方的'楼梯或者走道发生拥堵,我才不会傻傻地往前挤,我会选择停下来,等待老师的指挥,或者传话给后面的同学,让大家不要再朝前走了。
3. 又有一个同学在日记里这样写道:“如果我到商场买东西,先要看安全出口在哪里,这样,如果着了火就可以从那出去了。”
4. 当我徒步行走于人来车往的马路时,我会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在马路上嬉戏打闹,密切注意机动车的行驶情况,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
5. 在上美术课时小心使用教学用具,如剪刀、美工刀等,使用的时候不能用来打闹,不然会划伤了自己或者同学。
上面念的只是同学们在上完主题班队会后写的一些小体会和心得,我希望每一个班级在老师的组织在本周五和下周五的班队会上都开展一次以安全教育主题的班队会,也让学生写写体会和心得。只要我们每一个学生都能从自己做起,从每一天做起,牢记安全知识,运用安全技能,从有序上下楼,文明把路行开始,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