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经典导游词(精选3篇)
时间:范文网
苏州经典导游词(精选3篇)
苏州经典导游词 篇1
苏州市相城区位于苏州市区北部。物产丰富,是名副其实的“中国阳澄湖清水大闸蟹之乡”、“江南鱼米之乡”。
相城区旅游资源丰富。中国花卉植物园始建于20_年,目前已被评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和国家3A级旅游景区。整个景区以花卉为主题,规划面积5000亩,建成面积4000亩,种植各类花卉植物20_多种,100多万株,是华东地区面积最大、品种最全的花卉植物园。荷塘月色湿地公园位于苏州相城区黄桥地域太阳路以南,由300多个沉降鱼塘和200多亩荒滩废弃河道改建而成,并成为集湿地保护、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和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现代休闲旅游区。放眼望去,千亩荷塘在无数彩灯的点缀下绵延千里,蔚为壮观。踏上修建在水中的木栈桥,置身“田田”的荷叶中,近距离观察种类各异的荷花,啧啧声此起彼伏。除了平日里见惯的荷花外,来自南美洲的王莲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莲”的圆形叶片直径达两米多,最大的有四米。一个个巨大的圆盘紧密相连,布满辽阔的水面。三角咀湿地公园是位于城区西北郊的大型城市生态湿地公园,离苏州古城区约10分钟车程。“三角咀”城市生态湿地公园以“农庄印象、水乡记忆、山泉野趣、时代气息”为设计主题,通过生态岛、湖岸生态带和生态保护、生态游览、休闲娱乐三个功能区的建设,“林、湖、田、园”完美结合形成24个景区,每个景区对应休闲、观景、购物、娱乐、科普、野营、赏月、龙舟竞赛等特色活动,具备极佳的欣赏田塘河荡密布、树木花草繁茂的生态湿地景观。盛泽湖位于相城区东北部,是城郊湿地生态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占地800亩的盛泽湖月季园里种植了200多个品种100万株月季花,有高贵典雅的树状月季,有五彩缤纷的丰花月季,还有大花月季、切花月季、地被月季、微型月季、藤蔓月季等。与这些名贵月季有机组合的是以乡土树种为主的乔灌木,有11万余棵200多个品种。公园里还有野外烧烤、露天垂钓、网球羽毛球运动、野生水鸟观赏、果岛采摘等项目。据悉,由于河南南阳月季基地在此“安营扎寨”,市民还可以在园子里买到来自“月季之乡”的各种月季盆栽。阳澄湖莲花岛位于阳澄湖中心,是一个不足3000亩土地的孤岛。
岛上树木葱茏,“红瓦青砖”掩映在绿色丛中,十分的美丽。莲花岛形似一朵盛开的莲花,镶嵌在湖中,因此而得名。岛上民风淳朴,空气清新宜人,是水域养殖无公害纯天然正宗阳澄湖大闸蟹的地方。这里湖面开阔,水质清澄,水草丰茂,是螃蟹生长的理想之地。“水上轻舟闾里家,城中村落洗铅华。小河流过千年事,古树今开两岸花。”在阳澄湖边闲庭漫步或伫立湖边,微风拂面,舒适惬意。让人感觉仿佛远离了现代的生活,心中不再想起烦恼事,沉淀出清静温和的小镇心情。在这远离人工雕凿的风景区,莲花岛呈现出了阳澄湖最真、最美的神韵。
苏州经典导游词 篇2
太仓位于江苏省东南部长江口 南岸,地处北纬31°20′— 31°45′,东经120°58′—121° 20′。东濒长江,与崇明岛隔江相望,南临上海市宝山区、嘉定区,西 、北分别与昆山、常熟市接壤。 太仓属长江三角洲平原中的沿江平原。全境地质平坦,自东北各西南略呈倾斜。东部为沿江平原,西部为低洼圩区。地面高程:东部3.5-5.8 米(基准:吴松零点),西部2.4-3.8米。全境总面积822.926平方公里,其中长江水域面积173.89平方公里。
太仓主要民族是汉族,属少数民族散居地区。1998年全市有回、满、蒙、壮、佤、苗、侗、傣、彝、羌、布依、土家、纳西、赫哲、哈尼等15个少数民族,计161人,其中以回族和满族居多,主要分布在城厢、沙溪、浏河等镇。至1998年末,全市总户数140446户,计449453人,其中农业人口329591人,非农业人口119862人;男性219715人,女性229738 人;人口出生率为6.9‰,自然增长率-1.73‰。太仓,这座长江经济带和沿海开放带交汇点上的港口城市,昂首于江苏省东南部的长江三角洲开放区前沿,东濒长江,南依上海,西接苏州,是江苏省经济最为发达的县(市)之一。历史上曾因吴王及春申君在此设立粮仓而得名“太仓”,又因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而享有锦绣江南“金太仓”的美誉。
改革开放的浩荡东风,将太仓汇入世界的洪流,太仓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厚的经济基础,为其全方位开发开放和推进经济国际化进程提供了优越的自然条件和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机遇,展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太仓港已批准为国家一类口岸,正式对外国籍船舶开放,并作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组成部分。按照李鹏的要求加紧做好扩能工作,中远、华能、华油、阿莫科、美孚等国内外的近20家大财团、大企业已落户港区,太仓经济开发区内一批投资大、科技含量高、发展后劲足的项目陆续开始投产,陆渡台资 小区、归庄糖果食品城、奇力电机城、马北娱乐区、浏河旅游区等一批特色小区也已初具规模,或正在建设之中。农业向着多元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工业经济经过结构调整优化,以石油化工、机电一体化、轻工食品、精密机械、高档纺织服饰和能源原材料为主体的六大新兴主导产业群正在加速形成。
苏州经典导游词 篇3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苏州是一座拥有二千五百多年历史的古城。人们都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能把苏州城与这天堂相比,可见这座城市的非凡魅力了。
其实早在春秋吴越时期,苏州就已经形成了城市的格局。可是,在苏州民间却还有这样的一种说法:“先有平江路,后有苏州城”。那么,这条平江路与古城苏州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亲缘关系呢?我带着满满的好奇心,来到这条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角的老巷一探究竟。
说到平江路,在苏州当地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那可是相当的重要的啊。一位在平江路上生活了七十多年的老阿姨告诉我,早在宋、元时期,这苏州府原本叫做平江府。而我国现存最早的城市平面图——《平江图》,就是800多年前苏州古城的城市地图。所以啊,在地道的苏州人心目中,平江路才是老大,这苏州城啊只能算得上是老二。
走在平江路上,踏着一块块被苏州古老历史细细打磨的青石板,真不清楚这老街上的一砖一瓦到底留下了多少故事传奇,我真是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啦。
1、悬桥巷钱伯煊故居
我最先来到的就是连接临顿路和平江路的悬桥巷。悬桥巷本是条极为普通的小巷子,却因为与明朝万历年间的大宦官魏忠贤扯上了关系而被人们熟知。根据《吴县志》的记载,悬桥巷本名叫做迎春巷、员桥巷。后来,魏忠贤在巷内建了真馆,出于安全考虑修了座悬桥,小巷也就跟着更名为悬桥巷了。别看这悬桥巷只是短短的一段,这巷子里的建筑几乎都是以明清时期为主的。更值得称道的是,除了魏忠贤之外,悬桥巷的历史还与住在这里的另外几个名人紧紧联系在了一起,先让我故弄一下玄虚,答案马上揭晓。
悬桥巷21号、23号、25号就是一代名医钱伯煊故居,25号门口悬挂的镏金招牌上赫然写着“钱宅”两个字。
有人说:“苏州状元、御医多”,也有人说:“吴人疗病多神异”,这些赞美之词都说明了“吴门医派”如同“吴门画派”一样誉满天下。钱伯煊就是这样一位吴中名医。钱伯煊是二十世纪下半叶在全国颇具影响的妇科。据说这位钱大夫曾经治好了一位东欧某国外交官夫人的不孕症,因此成就了一段佳话。
我所在的这座钱宅历史悠久,确切的始建年代已经无从考证了。整个老屋都是在明代住宅基础上逐年改建而成的,其中最为古老的要算是主轴线上的第二进大厅了,无论是构架还是局部构件,至今仍然保持着明代建筑的特征。厅前庭院敞亮,砖刻门楼古朴典雅,上面题写着“世德流芳”四个字。
老宅当年曾经用作诊所。钱大夫在1982年离岗退休后,就回到了这间老屋颐养天年,直至去世。
2、洪家大院
从钱伯煊故居出来,接着往前溜达这就到了悬桥巷27、29号,这里被称为洪家大院,产权人正是清末状元洪钧。这位洪状元十分了得,曾经先后担任俄国、德国、奥地利、荷兰四国外交大臣,成为古代状元中惟一的外交官。就是不知道咱这第一外交官的是不是精通四国外语的精英了。
提起洪状元,知道的人可能少了点儿。但是说到他的夫人赛金花,知道的人那可就多了。当时的民间有一种非主流说法是:晚清的两个名女人,一个是慈禧,另一个就是赛金花。可见这位赛金花女士的人气。那绝对是人气排行榜上响当当的人物啊!
话说当年洪钧在服孝期间结识了苏州名妓赛金花,据说,两人初遇之时,这洪钧已经四十九岁了,而赛金花呢才十三岁,还不是十大名妓的当选人。但就这样的一段忘年恋情,让赛金花摇身一变,从青楼名妓成了大清状元的第三房姨太太。这也称得上是麻雀变凤凰的一次成功转型了。这洪钧对赛金花也算得上的有情有义,不但没有嫌弃她的卑微出身,还带着她一同出使了欧洲,引得当年街头巷尾到处议论纷纷,各种报纸不惜长累牍登载此事,而这段故事也不断地出现在了小说、诗中。
据说洪钧当年还专门给赛金花造了房子,就是洪家大院传说中的“第七进”房,也就是现在的27号。当年的赛金花,茶余饭后的休闲活动就是在大院里听听评弹,唱唱昆曲、京戏,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这满耳的字正腔圆也是不错的享受。在下人的眼里,她是个温和善良的人,丝毫没有转型不成功女人的那种尖酸与刻薄。惟一让她觉得有些郁闷的,就是大夫人对她总是冷鼻子冷眼的。
1890年的盛夏,周游完四国的洪钧带着已经声名大噪的赛金花回到了苏州,这次他们住进的是悬桥巷29号。
这座29号状元府第是洪钧出使回国后所建的。占地3000平方米。祠堂在住宅东南部,有门屋,享堂及两庑,是四合院布局。享堂梁枋雕刻繁复。洪钧死后,赛金花就搬离了这座曾经给过她无数美梦的老宅院,去了上海,重操旧业,摇身成为一代晚清名妓,最终取得十大名妓排行榜上第九的位置。
3、石桥
走出悬桥巷,我又回到平江路的主街道上。这儿面街的老房子坐东朝西,二层楼房居多,粉墙黛瓦、飞檐翘角,清一色的砖木结构,显得古朴典雅。
由北往南,我逆着平江河的流向而行。平江路沿河而筑,路边全是石砌低栏。既然有河,那就少不了桥。平江路上的桥可真不少。打南边儿由苑桥起,到华阳桥落笔,中间还有思婆桥、寿安桥、雪糕桥等等十多座石砌古桥。这些石桥造型古色古香,只是这名字多少透着些古怪。路边一位晒着太阳的老大爷乐呵呵,慢悠悠的跟我说,你别瞧这名字古怪,其实每个名字啊都是很有来历的,就说那座雪糕桥吧,就是因为“张孝子转雪为糕以奉亲”而得名的,再说那座思婆桥,原本是叫“师婆桥”,就是因为桥旁原来有一个尼姑庙,后来就被大家讹传为“思婆桥”了。
4、卫道观前潘宅礼耕堂
跟老大爷道别之后,我按照他的指点,来到了一条名为卫道观前的巷子。一开始,我很好奇,卫道观前?这是个什么名儿啊?后来才知道,苏州人喜欢在某某标志性建筑后面,加上一个“前”或“后”字,比如卫道观前、玄妙观前、镇抚司前等等不胜枚举。卫道观前就是因为街道位于一座名叫卫道观的元朝道观前边儿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