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白云区导游词介绍500字(精选3篇)
时间:范文网
洛阳白云区导游词介绍500字(精选3篇)
洛阳白云区导游词介绍500字 篇1
洛阳的白云山,位于洛阳市嵩县境内,距离嵩县县城约100公里。白云山位于伏牛山的腹地,景区内的玉皇顶,海拔约2200米,是中原地区最高数一数二的高峰,也是中原地区看日出和云海的绝佳之地。景区内有玉皇顶、小黄山、九龙瀑布和原始森林等景区,游客在景区内游玩,除了步行之外,还可以选择景区内的交通车(车票共70元,与门票捆绑销售)和索道(单程40元,往返60元)。
白云山内有险峰奇石,也有万亩原始森林,既有九龙瀑布、白龙瀑布、黑龙潭等瀑布深潭,还有白云洞、青蛇洞等洞穴,放眼望去,都是满目苍翠,是一个天然的大氧吧,有无限量的清新空气。除了自然景观外,白云山还有乌曼寺、云岩寺、玉皇阁为代表的人文景观。景区面积比较大,如果时间比较充裕的话,建议游客用两天的时间游玩白云山。
用两天的时间游览白云山,是比较适合的。游客可以住宿在中心广场附近,这里是白云山景区中住宿最为集中的区域。两天的行程如下:游客第一天进入景区后可以游览白云峰、芦花谷、九龙瀑布等区域(可以选择步行与索道结合),当晚住宿在中心广场,平时的标准间参考价:80元/间。第二天游览小黄山和玉皇阁区域,并且登上中原极顶——玉皇顶。
如果你是准备在玉皇顶看日出,那么第一天晚上可以住宿在玉皇阁附近,参考价:50元/床。景区中有食宿点,但不是很多,所以游客爬山时可以自己带一些零食和饮用水。
此外,山中比较潮湿,尽量选择有空调或者有电热毯的旅馆居住,不然有的旅馆被褥会有些发潮。白云山景色最美的时节在夏末秋初,景区在每年的11月-次年的3月封山,封山期间不对外开放。
洛阳白云区导游词介绍500字 篇2
吴哥古迹现存600多处,分布在面积45平方公里的森林里。大吴哥和小吴哥是它的主要组成部分,其中有许多精美的佛塔以及众多的石刻浮雕,蔚为壮观。这些佛塔全部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有些石块重达8吨以上。佛塔刻有各种形态的雕像,有的高达数米,生动逼真。吴哥寺中的五座莲花蓓蕾似的佛塔高耸入云,是高棉民族引以为骄傲的精湛建筑。
除大吴哥、小吴哥及三个王都中心外,女王宫和空中宫殿也是吴哥古迹中著名的景点。空中宫殿是一座全石结构建筑,据说建于11世纪。宫殿建在一座高12米的高台上,成金字塔形,分三层。台中心建有一塔,塔上涂金,光芒四射。高台四周有石砌回廊环绕。由于台高,给人一种悬在空中的感觉,因而得名。
被誉为“吴哥古迹的明珠”的女王宫位于吴哥城东北约25公里处,原名湿婆宫,建成于吴哥王朝(门内加者)耶跋摩5世元年(公元968年)。它坐西朝东,长200米,宽约100米,中心为3座并列的塔形神祠和左右对称的配殿。朱红色的塔祠建在一个一米多高的台基上,居中一座最高,约10米。正中的神祠供婆神,南面神祠供梵天神,北面神祠供毗湿奴神。
每座塔祠的东、南、北各有一门,门高仅1.2米,礼拜者须弯腰屈膝方能入内。每个门前均有守护神石雕一对,两侧墙上有手持长矛的武士,及仙女的浮雕。塔祠外围3道围塔,内外围墙之间,有拱门,镂花石柱和石碑等。
整个塔祠群巍峨壮观,建筑奇巧别致,雕刻细腻优美。每座塔祠上都刻有各种神鬼罗刹的雕像。塔基及其两侧的神龛和门楼上也是千姿百态的'浮雕,内容多是记载古代高棉人民的生活情景和抵御外族侵略的战斗场面。1431年吴哥城被暹罗攻陷时,女王宫也遭到破坏。
吴哥的大部分建筑已倒塌成废墟,但吴哥古迹规模之宏伟壮观,其建筑艺术之璀璨夺目,依然令人惊叹。考古学家把它与中国的长城、埃及的金字塔和印度尼西亚的婆罗浮屠并称为东方四大奇迹。作为柬埔寨早期建筑风格代表,199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把整个吴哥古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洛阳白云区导游词介绍500字 篇3
灵山寺具有悠久的历史,曾多次修缮或改名。据《明一统志》记载:灵山寺,为五代时建,旧名灵鹫。清道光版《丽水县志》称:灵鹫寺,始建之年无考,有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重刊宋淳熙四年(1177)碑。现据相关史料考证,它始建于东晋大兴三年(320,即汉光初三年),北周建德三年(574)因大火焚毁,唐朝贞观六年(633)重建灵鹫寺,定名为灵鹫禅寺。宋太祖赵匡胤建隆二年(961),僧人,剡州丹城人祝生修缮了寺宇并新建观音堂,将灵鹫禅寺改为祝生寺。祝生,剡州丹城人,事得我国南朝的名僧僧佑,勤业兵法,精于儒学。南唐升元中得举人,官婺州节度使,不从委压之旨,逃隐处州灵鹫禅寺,曾遭到御林军不断的追捕,十分危及之时,被迫剃染出家,才得生安宁。后逐渐趋持平静,就勤学三论,从中悟出佛理,顿生禅心,并乐意将传经送佛作为自己的事业。建隆二年(961),被众僧贺举为寺主,淳化三年(992)圆寂,年寿七十三。
灵山,亦名马头山,原名灵鹫山,位于市区东北部,距市区约十公里。山不高,海拔约191米,青山环抱,层峦叠翠,山色幽致,好溪之水环其前。清道光《丽水县志》记载“灵鹫山,在县东二十里,与鹁鸪山相对,好溪环其前,层崿峙云,重阴被水,霜旦晴初,尤极幽致。中有灵鹫禅院。宋绍圣中,郡守刘泾建溪雨亭其上,山南有元祝梅所墓碑”。这里交通便利,330国道二线从灵山南北山麓夹绕,城区8路公交车可直达。
灵山南侧山麓的现为莲都区岩泉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堰头村,有我市著名的始建于唐代的好溪堰,村因处于好溪堰的源头而得名。唐宣宗大中年间(847-860年),括州刺史山东临淄人段成式主持创建了好溪堰。好溪原名为恶溪,人们为纪念造福于民的段成式,将恶溪改称为好溪,并一直流传至今。现在灵山东南隅建有一段公亭,就是为纪念唐宣宗大中年间处州刺史段成式而建。